宁波人过端午有讲究 老底子的习俗知道多少

发布时间:2016-06-08浏览量:545

明天就端午节了。老宁波过端午,有粽子、香袋、雄黄酒的浓浓香味,也有菖蒲、艾草带来的田野清香,还有佩香袋、系长寿绳、画额、挂钟馗像、龙舟竞渡等辟邪纳福、攘毒防疫的忙碌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有些习俗早已淡化,有些习俗则绵延至今。。宁波人到底是怎么过端午的,一起来看看吧 !

一些家庭仍保留吃五黄六白的习俗  

宁波老话“忙做忙,勿要忘记五月黄”,以前端午,宁波人作兴吃“五黄六白”,只不过这老底子的传统现在已有所淡化,但在宁海、余姚及宁波市区,不少家庭仍保留着吃“五黄六白”的食俗。“五黄”指黄瓜、黄鱼、黄鳝、黄蛤、黄梅。各地稍异,水乡吃黄鳝,海滨吃黄蛤,山区吃黄梅,有的用黄泥蛋(咸鸭蛋)、黄豆瓣、枇杷(皮黄色)等替代,因地制宜,反正是五样“黄”字头食物即可。“六白”指豆腐、茭白、小白菜、白条鱼、白斩鸡、白切肉(或白酒、白蒜头等),民间认为,吃“五黄六白”能辟邪解毒。

“五黄六白”是“上市头”菜肴、瓜果,主打菜是黄鱼,宁波民谚有“五月五,买条黄鱼过端午”之说,在宁波人的心目中,千鱼万鱼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灿灿的黄鱼,它是鱼中的王子。端午的黄鱼个头肥大,不论清炖、红烧、油拖、做羹,味道都鲜美无比。咸齑大汤黄鱼、苔菜拖黄鱼、糖醋黄鱼,都是宁波人的家常菜。像苔菜拖黄鱼,用面粉拌成糊,将黄鱼肉条蘸裹面糊,入油锅一炸。翡翠般绿的苔菜,黄橙橙的油拖黄鱼,外酥内软,香味浓郁,那个味道美啊!

家家要挂菖蒲,价廉物美的香囊受欢迎

端午时节,家家户户都会把艾叶或菖蒲打捆挂到门外。梅雨季临近,天气闷热潮湿,蚊虫鼠蚁开始活跃。而艾叶、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,能起到杀虫灭菌、净化空气的作用。讲究的人家,还要在艾叶下挂一个蒜头,一般在余姚比较多见。  

古语云端阳节,天气热;五毒醒,不安宁,人们会佩戴香囊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。香囊内大多放了苍术、菖蒲等芳香中药,主要是为了给孩子辟秽。

  五月白糖揾粽子,宁波人最爱碱水粽

现在一年四季都可吃到粽子,吃粽子似乎不再是端午节的专利了。但是,裹粽子、吃粽子、互赠粽子一直是宁波最有代表性的端午习俗。宁波民谣《十二月节气歌》中有五月白糖揾粽子,六月桥头摇扇子,还有酒入雄黄粽子香,要尝味道到端阳的说法。宁波粽子在选材、包扎形状等方面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。比如,宁波包粽子大多用的是老黄箬壳(毛竹壳)或用青竹壳,不像别处用芦苇叶、菰叶(茭白叶)、芭蕉叶等裹扎。宁波粽子是稠粘适口的碱水糯米粽,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白粽子。  

目前市场上,蛋黄粽、板栗粽、肉粽、水果粽,五花八门的粽子让人眼花缭乱。但宁波人最爱的还是碱水粽,清清的竹叶香混合淡淡的糯米香,蘸上少许白糖,吃起来又糯又稠。  

“龙舟竞渡”始于古代于越

宁波是端午节龙舟竞渡发祥地之一,1976年在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山出土过一件战国时期羽人竞渡纹铜钺,该钺一面上刻双龙昂首相向,前肢弯曲,尾向内卷;下刻一龙舟,上坐四人成一排。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,双手持桨,奋力划船,做竞渡游戏。宁波古属“于越”,以蛟龙为图腾,于越地处水乡泽国,以舟代车。这件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证明:龙舟竞渡早在屈原投江之前在于越已盛行,如今的龙舟竞渡始于古代于越。宁波具有江河湖泊优势条件,如东钱湖、姚江、奉化江、甬江等,龙舟竞渡习俗一直风行。